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首页 / 学生工作 / 心理健康

积极思维,怎样想才更好

2016-04-22     发布:[信息工程学院]李爱骥    点击:7

 且战且退的橡皮人

  “你以为自己是杜拉拉呢?这不过是份工作,你就不该对它抱太高期待。骆凝在心里重复着朋友对自己说的话,伴着一阵心寒。在公司工作3年,她付出的比杜拉拉还多,可她并没有像杜拉拉那样得到连番晋升,一次都没有。你的想法不被重视,你的付出不被肯定,你感觉是,自己只是被当作工具在使用。我就像一辆被工作、责任塞得毫无空隙的小汽车,在高速路上飞奔,但是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为什么要背着那么累的包袱?我跑不动了!不跑了!骆凝苦笑着说:或许我还是选择做个无痛无趣无梦的橡皮人吧。

  “讲课时问起来,几乎所有人都会说我们都是橡皮人。但是,橡皮人在职场中付出的代价很大。常到企业讲课的著名积极心理学讲师汪冰提醒说:在工作中受挫后,橡皮人会把努力减少一点,对工作期待也减少一点或干脆不抱期望了,但这时候你心里是更舒服还是更加失望、受挫?大部分人回答:我会更难过。因为这种努力减少的潜台词是,我要不到我想要的了——你的内心更消极、更绝望了。你陷入到与工作的冷战中。

   消费时代的不能忍耐症

  橡皮人的出现并非偶然。人类自从有失败,就有沮丧、低落的消极情绪,但是,或许从来没有像今天影响这么普遍。近几十年,全球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巨大的飞跃,但是,严重抑郁症的人群比例却比50年前多了10倍,而且发病期提早了10年。

  人刚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无助的,小孩对挫折的耐受力也非常低。随着长大,我们逐渐学会运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并且接受和学会应对自己的需要有可能得不到满足的现实,挫折耐受力也逐渐增加。但是,生活在这样科技成就梦想、物质极大充裕的消费时代,在父母的呵护下,我们都太习惯于自己的需要得到满足,很多人一直不懂得接受、应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艰难困苦。

  “情况必须完全符合我设想的方式,不应该妨碍我享受生活,不应该妨碍我达到目标,否则我的生活就太可怕了……呜呜……”理情行为疗法创始人艾伯特埃利斯这样形象地描述挫折耐受力低下者的思维方式,他称之为不能忍耐症。这会导致拖延和自我挫败的行为,还会让人恐惧改变,因为任何变动都可能带来未知的情境和麻烦。

  问题是,现实世界不像母亲的怀抱或广告里描述的那样甜美,它正以很快的速度以及难以预料的方向在行进着,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环境污染、贫富差距……

  [方法]让积极思维成为习惯

  编辑:张茵萍 文:谭洪岗、汪冰、张茵萍

  后现代心理学认为,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那只是一种由于不安全感而滋生出来的坏习惯。习惯是可以改变的,那么,我们也可以改而选择积极、健康的思维方式。当然,要改变一个已经被重复演练多年的思维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此向您推荐几种实用、科学的帮助建立积极思维习惯的方法。期待着您的不懈努力行动,来让改变发生!

  “幸福行动”1 让积极成为习惯

  我们的情感、思维和经历都是相互联系并同步发生的。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教授索尼娅柳博米尔斯基研究发现,幸福行动可以激发积极情感,并且有助于人们用积极的想法取代消极的想法。她在《幸福多了40%》一书中向大家推荐了12项幸福行动:

  1、表达感恩之情:为自己拥有的一切表示感恩——向亲密的人、没好好感谢过的人表达感激或者心存感激,也可以把这种感受写入日记。

  2、培养乐观心态:将想象中最美好的未来记录下来;不论何事都尝试去看好的一面。

  3、不多虑、不攀比:采取行动(如分散精力法)减少为愁事费心费神;不与他人攀比。

  4、多行善事:不论是对谁,用什么方式,做好事多多益善。

  5、发展关系、培养感情:选择一段需要加深的感情作为培养对象,投入时间与精力去治愈伤痛、培养感情、巩固感情、享受感情。

  6、增强应对技能:尝试不同方法,克服困难,战胜压力与痛苦。

  7、学会原谅:对于伤害过你或冤枉过你的人,通过写日记或写信的方式消除气愤和怨恨。

  8、多做让自己全身心投入的事情:让自己忘我地忙起来,做些有挑战性和有吸引力的事情。

  9、享受生活的乐趣:静心体会生活的乐趣和美好。用心灵、画笔、文字、交流回味生活中的动人时刻。

  10、锁定目标、不懈奋斗:选择13项重要目标,一心一意为之奋斗。

  11、心中有信仰、精神有依托:阅读、钻研心灵主题书籍等。

  12、强健身体:进行体育锻炼,经常冥思、微笑和大笑。

  “幸福行动”2 突破思维框架

   转变消极信念

  我们所有的想法背后,都潜藏着我们看待自己、他人和世界的思维框架。这思维框架就像摄像机取景框。在同一个宴席上,有人会拍下美酒佳肴、欢歌笑语,见证和记录所有美好,也有人会拍下宴席边的争吵、地上的烟头果壳,认为真相是人性丑恶面而无处不在。

  要将让人气短的消极想法,转化为鼓舞人心的积极信念,可以去留心并善用我们看待事物的框架。

   改变聚焦点

  聚焦于问题时,容易去想:这是谁的错?怎么又出了问题?为什么永远做不到100分?

  聚焦于目标和资源时,容易去想:我们已经做到了什么,还要找到哪些资源和支持,还需要做的是什么,等等……